最近這兩天是很多企業開工的日子,首先祝福大家兔年宏兔大志,吉兔送福,大有錢兔!
昨天,我進行了一年一度的開年演講,名字叫做《2023,重構鏈接未來》,雖然觀看直播的企業家超過上萬人,但還有很多朋友希望我們出一篇文字可以經常翻出來看看我今年演講的內容。
所以,我整理了其中精華部分放在單仁行上,希望借助這樣的分享,帶大家去了解從全球到中國,從外部到我們企業自身在過去三年當中的變化,我們如何在新的一年有所成長和進步。
我一直在講一句話叫“增長關乎生死,是企業唯一的功課,成長關于榮辱,是人生唯一的任務。”
過去這三年的“亂紀元”,對很多人來說,是不想回憶的三年,但是忘記歷史,就等于背叛。
認真想一想這三年,我們究竟得到了什么呢?是一直沉浸在痛苦中,還是有收獲、有挑戰、有變化,還是能力得到了提升?
我在直播中說,兔年,大家要有三氣三力,三氣是志氣、福氣、財氣;對應的三力是感悟力,覺悟力、行動力。
感知是我們對機會敏銳的洞察力,對自身所在細分領域的趨勢洞察;覺悟是我們不斷的總結、飲水思源,居安思危。
感知是知道,覺悟是痛醒,行動是落地。
我們只有提前結算,讓生命加速,從知道到痛醒,再到落地,才能擁有這三氣三力。
所以,我列了三個篇章跟大家一起感知、覺悟、行動。
第一個篇章叫做:擊穿,能力圈。
這三年的疫情帶給企業最大的挑戰在哪里?
很多企業家告訴我,自己的現金流短缺,扛不住了。
但實際上,我走訪了很多家企業發現,最大的問題不是因為現金流,讓現金流出問題的,是企業的能力不在線。
企業家想像中的自己和企業的能力圈,要遠大于實際能力圈。
我給大家分享一個故事,有一位朋友,來自于江西,他姓吳,65年的企業家,1991年自己帶著200塊錢起家創業,摸進了一個灰色領域,改裝卡車的減震器,認為可以大發展。
事實也如他所料,在2009年4萬億大放水,有三家銀行給了他4.5億的貸款,讓他放手去干,于是吳總一口氣在南昌、天津、重慶開了三家大型工廠。
2012年最高的時候,他們規模做到12個億,但在2015年政策變化,市場開始萎縮,銷售額逐步下降,內部管理失衡。
一直到了2019年,吳總來到單仁牛商學習全網營銷,希望開發旅游商務車的減震器業務。
結果2020年疫情爆發,旅游停滯,一方面,新業務沒有真正做起來;另一方面,老產品的市場全面萎縮,曾經的輝煌一去不復返,現金流徹底崩盤。
在銀行再三追債后,自己在2021年12月申請破產,現在依然在南昌高院等待破產的宣判。
我跟吳總聊完之后,心里特別不是滋味,吳總算失敗嗎?
不算,一個從200塊起家做到12個億的企業,吳總前半生的精彩程度甚至要超過我們絕大多數創業者。
但是,為什么吳總沒能守住這份家業?
表面上看,是因為疫情導致現金流崩潰。
實際原因是什么?
在一開始進入一個比較模糊的灰色市場,抓住了當時的市場需求,大力進行營銷,但是在業務做起來之后,重銷售、輕研發、輕管理,沒有去升級自己的業務,依然用老一套辦法管理團隊。
等到市場被政策洗牌之后,銷售團隊沒業務賺,一哄而散。
吳總本質上不是輸給了現金流,輸在了內部管理和判斷市場的能力,輸在了自己成功之后的自信和驕傲里。
巴菲特有句話說:如果你知道自己能力圈的邊界所在,那你比那些能力比你大上五倍,卻不知道邊界的人要富有得多。
在兔年,我們要找到自己和企業的能力圈邊界,守住它,慢慢拓展能力的天花板。
我在開年演講的第二個篇章叫,反彈,正向力。
在疫情嚴峻的那幾個月,我跟一些企業家聊天,有人壓力太大,跟我說,覺得自己人生好像沒有希望了。
有的人說,沒有夢想就沒有希望,自己始終還留著一份夢想。
聽完他們說的,我自己也在思考,難道疫情一來,我們人生就沒希望了?
道德經有句話說,枉則直,洼則盈,也就是彎曲過度,自然會回到直的位置,位置低洼就有更多的水流進來。
但是,有夢想,就有希望嗎?
大衛霍金斯在《意念力》這本書中說,人類不同的意識層次,都有它相對應的能量指數,人的身體,會隨著精神能量指數的不同,有強弱起伏。
生命是一場修行,經營就是一場修道。
對企業來說,想,只是期望,干,才有希望!
我們的感知、覺悟,我們每一個跌落谷底的時刻,都是積蓄能量,實現反彈的機會。
在2020到2023年期間,我們的學員宇凡微經歷了疫情的困擾,公司一個月被封了三次,在市場端,產品的價格也從瘋漲到暴跌,
他們在谷底里圍繞著“盈利”做了四件事,第一、公司的主要負責人銜接地方政府,特別是拿到了專精特新的資格之后,獲得了政府的資金扶持和銀行低息貸款的支持。
第二、公司的財務人員對公司賬面資金進行理財,確保公司能夠在正常貿易之外獲得現金流。
第三、公司的銷售團隊積極用全網拓展客戶,在其他對手對互聯網營銷不敢投入的時候,仍然堅持不懈投入資源和人力,在網絡上形成自己的品牌優勢。
第四、在2022年疫情嚴重階段,銷售出不去就強化內部的培訓,做內部組織能力的提升工作。
從2022年的十月份開始,業務開始恢復,業績逐步攀升,到了12月份,創造了業務收入的歷史新高。
所有逆襲,都是有備而來,所有幸運,都是努力后的回報,做最壞的打算,最好的準備,最大的努力,用行動才能實現反彈。
第三個篇章,重構,鏈未來。
為了準備這次開年演講,我提前了很久就去與企業家做溝通交流,他們有些是我們的新學員,有些是老學員,我特別去問了他們這三年公司的業務情況和產品結構。
他們很多人確實拓展了能力,懂得在互聯網上做一些平臺的搜索推廣,能從網上接來詢盤和訂單,但他們并沒有把這些能力從搜索引擎,延伸到全平臺去布局,比如說關鍵詞,免費,付費推廣。
很多人依然停留在原地,擁有的是表面上“點”能力,沒有深度的“根”能力。
就像很多人對品牌的理解,是我要成為一個顧客喜歡的知名品牌。
但他們并不理解品牌的本質,品牌的根本在于,讓目標對象知曉和了解,在有需求的時候能優先選擇,在購買的時候,愿意為品牌的價值和品質多付費。
假如他們有這樣的認識和能力,就不會去糾結,我是做一個一般消費品,還是中間的配套商。
有的老板雖然到處上課,但走到哪里去都在玩社交,沒有真正的掌握一種新能力,沒有把這份能力去學好,用透。
所以,我們的能力如何去復制,擴大?
我給大家一個順序,兩個公式。
順序是明白要性-感知-覺悟-行動力-反省-完善-再行動。
給大家的公式是:結果=感知力+覺悟力+行動力。
我們能力的提升=要性*感悟力n次方。
對我們企業來說,2023年,現金流安全高于一切;健康盈利比高增長更為重要。
所以,我給單仁牛商定下了經營十二字方針:“價值重構、數字護航、向上生長”。
首先是企業價值觀的變化,我們的新愿景是“引領企業駕馭營銷變革、助力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成為讓全體伙伴物心雙幸福的企業”。
在市場端,我們去迭代課程、工具和服務流程,整合社會資源,為企業創造持續成長的價值;
在產品端,我們打造VCCN-價值鏈合作網絡的數字化系統,成為企業持續發展的底盤。
在自身經營上,保持全流程數字化管理,提升50%的效能,讓前中后臺高效協同,為客戶深度服務。
最后,保持心態積極向上,能力外擴向上,收入利潤向上,不斷向上生長。
也祝福我們所有的企業,在低谷之中看到自己的能力圈;在反彈中找到崛起的力量;在重構中鏈接未來,在兔年實現業績利潤的翻番。